哈飞汽车,信息化助力破冰前行

博主:adminadmin 11-14 31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 松花江,艰难的自主开发之路

  2002年,哈飞汽车推出了一款新车:赛马。这款车是从日本三菱汽车引进的,车内空间大,性能好。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但是不少消费者买回去后,马上将哈飞汽车的标识换成“三菱”的。为此日本三菱曾经问哈飞汽车的负责人:你干脆出厂的时候把“赛马”全部挂上三菱的标识,不是更好卖么。对此,哈飞汽车的负责人回答道:“我们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我们自己的东西必须有,哈飞汽车的品牌要长远生存下去。这条路可能很艰难,但我们有信心。对于哈飞汽车来说,当不了民族汽车工业的脊梁,当个肋骨也行。”这句话,概括了哈飞汽车万余名职工的崇高理想。

  其实早在1994年,国内汽车合资大潮刚刚开始的时候,哈飞汽车就一直在寻求与外资汽车企业进行合作。最终在1996年,与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瑞那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之所以选择宾尼法瑞那,是因为宾尼法瑞那是一家汽车设计公司,哈飞汽车可以用自己的品牌,生产宾尼法瑞那设计的汽车,同时通过联合开发,可以培养自己的汽车设计人员。

  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哈飞汽车锻炼和培养了一只属于自己的设计队伍。哈飞汽车依靠自己的力量,并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开发经验和核心技术,完成“赛马”的消化吸收,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随着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哈飞汽车近年来推出的民意、锐意、“哈飞赛豹V系”等车型都是自主设计完成的,而且设计周期也逐年缩短。通过众多车型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哈飞汽车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一路走来,哈飞汽车从“中意”到“民意”再到“赛马”、“赛豹”、“路宝”,哈飞汽车一直坚持自己的品牌,从未动摇过。

  经过多年的发展,“哈飞汽车”品牌,已然成为了微型车市场上知名度和占有率同“长安”、“五菱”旗鼓相当的知名品牌。

  

  图一 哈飞系列汽车

  2 收购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哈飞汽车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合并重组而成)旗下的一个专业汽车生产厂家,但是哈飞汽车并不是该集团下唯一一个汽车生产厂家,在江西的景德镇,还有一个“昌河”。同时,令哈飞汽车颇为尴尬的是,哈飞汽车也是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中,唯一一个没有发动机生产能力的企业——它的发动机,全部来自另外一家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企业——东安动力。

  内忧外困,束缚住了哈飞汽车的发展手脚。2004年4月,哈飞集团与东安集团进行整体整合成立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3月,当时的中航二集团决定将汽车产品、航空产品分业经营,将汽车相关业务剥离出来。2006年3月,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图二 哈飞汽车的发展历程

  新成立的哈飞汽车整合了东安集团的微型车发动机业务,下属企业包括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安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威海分公司。拥有职工9700余人,其中有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1000余人。集团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93.6亿元。目前,集团公司汽车生产能力为40万辆/年,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为45万台/年。截至2008年末,集团公司已经累计产销各类整车217.4万辆,其中出口12.5万辆,产销发动机352.5万台。

  时间进入了2007年,哈飞汽车在内部业务整合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共销售汽车24.31万辆,比2006年少了2.3万辆,是中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中,唯一下降的一个。作为哈飞汽车实际控制人的中航二集团,多年来一直为哈飞汽车的发展壮大寻找出路。但是2008年,“大飞机”项目的实施,促使中航一二集团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这使得中航工业集团又不得不重新审视汽车业务在集团中的地位。

  此时法国的PSA集团和国内的东风汽车先后向哈飞汽车伸出橄榄枝,希望能够收购哈飞汽车。但是经过马拉松似的谈判,最终这场2008年国内汽车产业最吸引眼球的收购案无疾而终。

  经过这一番的折腾过后,哈飞汽车错过了国内小排量汽车解禁带来的市场契机。销量一路下滑,原本排在其后的“五菱”一跃成为市场老大,连2006年才进入市场的东风“小康”的销量也直追老大哥级的“哈飞”。

  “哈飞”人坐不住了,这个历史悠久,有着军工血统,一直坚持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决心打回失去的“江山”。而他们手中的“武器”,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另外一个就是信息化!

  3自主创新,科技是哈飞汽车的第一生产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哈飞汽车自主开发的数款车型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的奖励,如哈飞“中意”2000年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哈飞“百利”汽车荣获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哈飞“路宝”2004年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哈飞“民意”2005年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而且哈飞汽车还先后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并获得批准了八十余项国家专利。

  同时,哈飞汽车还承担着国防科工委的“碰撞模拟技术”、国家863计划中的“哈飞赛豹纯电动乘用车的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A0级乘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平台的开发”等项目的开发。

  2008年6月,哈飞汽车集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863项目——“哈飞赛豹纯电动车开发”并完成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NCAP正面40%偏置碰撞测试,正式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成功完成该项试验,也是国际上第一辆装满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纯电动轿车成功完成该项试验。紧密结合美国市场需求的哈飞赛豹纯电动车预计2009年发往美国销售。

  

  图三 哈飞赛豹纯电动车

  有了这些自主创新的技术在手,哈飞汽车就有了迅速重新崛起的基础。2009年新年伊始,在汽车行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整体低迷之际,哈飞汽车抓住机遇逆势前行,元月产销量走出低谷大幅增长。当月生产汽车18821辆,环比增长17.3%;销售汽车19284辆,环比增长31.5%;生产发动机20996台,环比增长54.3%,销售发动机21097台,环比增长65.9%。哈飞汽车计划今年销售汽车24万辆,同比增长7.2%;销售发动机24.5万台,同比增长8.7%。

  4 信息化,为哈飞汽车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黑龙江省商务厅的网站上关于哈飞汽车的介绍当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是党和国家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工作方针。哈飞汽车先后投入数千万元用于信息化平台建设,陆续建立了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TCMS(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从而加快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在哈飞汽车对外的宣传材料里面,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字“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哈飞汽车的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哈飞汽车在极短的时间里逆势崛起,跟其信息化建设是紧密相关的。

  4.1信息化应用:研发先行

  1996年,当哈飞决定与宾尼法瑞那公司合作时,就已经下定决心不仅仅是让其帮助设计一款车型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引入先进的开发平台和开发思想,培养自己的产品开发人员。

  为此,哈飞汽车首先从开发技术上进行提升。他们早就开始进行CAD计算机绘图,到2001年,更是全面实现了三维产品设计。与此同时,哈飞开始引入CAE软件,加强了汽车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虚拟仿真;引入CAM,提高了整车的工艺加工水平;引入了PDM,开始进行整车的协同设计。

  这些软件的相继投入使用,使得当时还是以PC为主要办公机器的设计部门痛苦不堪。尤其是应用了三维CAD软件之后,在普通PC上进行造型,稍微复杂一点的,就会造成计算机“假死”,有时候做一个简单布尔运算,需要十几分钟,更不要提做一些特效了。

  为此,哈飞汽车引入了当时还非常昂贵的工作站,配备给研发部门进行使用。

  谈起工作站,哈飞汽车规划发展部信息管理科的科长李伟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2004年之前,工作站的选择余地非常窄,他们基本采购的都是IBM的工作站。IBM工作站虽然性能稳定,但是价格昂贵。而企业的每年用于工作站采购的经费预算是有限的,因此,在当时,只有进行关键产品设计或者够一定级别的工程师才能配发使用工作站。

  为了在有限的经费下,满足更多设计人员 的需要,李伟不得不通过将普通PC换上专业显卡或者加大内存来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但是这又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稳定性不佳。设计部门反映,普通PC换上专业显卡或者加大内存,在运行三维软件的效率上,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稳定性差,电脑在设计人员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死机,严重的甚至“蓝屏”,研发部门怨声载道。

  2004年,李伟了解到DELL的工作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但是较其他品牌工作站低廉的多的价格,又让李伟心里犯起了嘀咕——价格便宜了,质量是不是也缩水了?但是李伟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就采购了几台DELL的工作站,交给研发部门使用。

  半年多过去,研发部门并没有对这批DELL工作站提出什么不满,这让李伟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于是从2004年开始,哈飞汽车开始有计划的采购DELL工作站,更换研发部门的工作平台。目前,DELL的工作站已经广泛应用于哈飞汽车的整车研发和发动机研发当中。

  

  图四 哈飞汽车工作站主力机型:Precision T3400

  谈起这几年哈飞采购工作站的心得,李伟颇有些无奈。因为研发用的软件每隔一两年就要更新一次,每更新一次,每更新一次,对硬件的要求就提升一次。因此李伟在关注工作站的稳定性和计算能力之外,更关注工作站技术及硬件的发展情况。由于工作站如果出现故障,是直接影响产品研发进度的,因此李伟对产品售后维护也特别在意。

  在李伟看来,DELL在这两方面做的是非常令人满意的。DELL工作站的型号比较多,每种型号可供客户选择的硬件配置也比较多。这样一来,他的选择余地就比较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价位不同配置的工作站。同时DELL的售后服务还是非常及时到位的。

  武器先进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目前哈飞汽车整车研发采用的是CATIA V5,发动机研发采用的是NX 5,同时采用ANSYS和MSC进行虚拟分析,PDM目前已经在赛豹车产品设计中实现了全面管理,实现了产品开发过程的有效协作,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与零部件厂家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大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

  4.2管理信息化:在融合中艰难前行

  哈飞汽车在整合之前,旗下两大公司就各有各的ERP系统:哈飞汽车股份用的是SAP/R3,东安动力股份用的Oracle。难办的是,这两个系统,在各自的企业应用的都还相当不错。因此,哈飞汽车整合之后,在ERP的问题上也就不存在谁取代谁了,只能想办法相互融合。

  1994年哈飞汽车厂首次引入MRPⅡ系统——来自美国的BPCS(企业计划与控制系统)一直应用到2004年5月完整的SAP的ERP系统上线之前,整整发挥了10年的作用。

  2004年5月24日哈飞汽车正式启动ERP/SAP管理系统项目,到2005年9月1日成功的完成了与原有BPCS(企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的切换工作,实现了成本管理的“一级核算”,整车的物料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计划与制造管理、财务成本核算管理高度集成,为公司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相比之下东安动力的管理信息化项目虽然2001年才起步,但是成绩也非常显著。他们在保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的前提下,改变系统原有流程,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特色的系统应用。最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实施Oracle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块的企业。

  两个核心企业,两个ERP系统,如何融合,这让李伟犯了难。从哈飞汽车的整体战略考虑,两个系统的相关数据肯定需要进行集成。不仅仅如此,包括各自使用的PDM与各自的ERP系统也需要紧密的集成。但是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了哈飞汽车股份和东安动力股份两大公司之后,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两个系统能否及时调整到位,适应这些变化的要求才是李伟更加关心的。

  业务的相互融合,是系统融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目前,不管是汽车股份的SAP,还是动力股份的Oracle,都在围绕“一级核算”财务管理和车间生产计划管理两个业务主线进行优化调整。

The End

发布于:2024-11-1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阿赫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