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我国汽车工业如何顺应这一形势,尽快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
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内涵
核心竞争力也称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一般意义上讲,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的战略决策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但是,从WTO、世界经济一体化、新经济时代的大趋势看,我国企业目前的核心竞争力应是指企业在世界经济大整合进程中的一种融入能力以及通过学习、创新形成的跨越发展能力。培育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融入能力和后来居上的跨越能力是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核心所在,也是国内汽车企业的当务之急。
积极培育企业的融入能力,关键要提高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实现理性合作,优势互补。通过合作,中国企业才能参与国际竞争,纳入国际分工,融入国际R&D、OEM和营销服务体系中;才有机会进一步跟进、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分享世界汽车工业的先进科研成果;才能后来居上,提升自己的开发能力和经营能力,闯出一条开放自主型道路。
以融入为手段,把握行业发展前景,实现行业跨越发展是我们入世之后的最终目标。从企业的各种要素配置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轨迹看,制胜法宝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资本、市场、人才等要素可以跨国界进行配置,但只有技术、研发是难以由市场调节的,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秘密所在、魅力所在。
尽管东风公司在产品开发上有着较好的基础,在国内也属于一流水平,但是我们目前仍不能说已经形成了可以抗拒“入世”冲击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我们尚不具备跨国公司在研究与开发上大投入的资金实力;当然,培育核心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在研究与开发上的大投入,而应从途径、方式上予以革新。其次,我们在技术研发上已经落后于国际水平,如果仍停留在低水平,差距会越拉越大。而且,从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发展来看,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仅靠闭门造车式的自主开发来支撑其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因此,合作、学习、移植是使用国外先进技术更快更便宜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研究和开发能力的一条捷径。二战后的日本“一无资源,二无技术,三无市场”,而他们正是通过学习、应用和创新,迅速地崛起,成为汽车工业强国。其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借鉴。
从长远看,企业的竞争优势则来源于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强、更先进的产品开发能力,或者是对行业发展制高点的抢占能力。以产品为纽带,核心竞争力直观的表现是企业拥有一套独具体系的快捷高效的物流供应链,实力雄厚的开发平台,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线,稳固的市场份额,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忠实的用户群体等等,而支撑企业产品、市场的真正基础在于公司内部。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于现代化生产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上的企业文化之中。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根源在于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从许多百年经久不衰的大公司发展历程看,对公司发展具有较长时间影响的因素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这也是企业能够尽快培育融入能力、跨越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作为决定企业竞争实力的内在因素,它始终根植于企业内部并不断地发挥着作用。实质上,企业创建、成长、走向成功的过程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一般地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即:用户认同性,企业独特性,不可交易性,很强的延展性,价值可变性。从更深层次看,核心竞争力还具有世界性、行业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很多,如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经营理念等,这些要素的积累和优化组合,甚至是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便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和领导决策力。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关键的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在未来世界,谁拥有关键人才,谁就将拥有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领导班子”具有至关重要和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外企业的发展实践都已证明,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直接与该企业领导的决策能力息息相关。领导决策力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思想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最高管理者的实际责任是规划企业的战略结构,通过指导建立核心竞争力来体现和增加自身价值和企业价值。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就中国汽车工业而言,面对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进行开放性思考,重新审视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尽快构筑和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国内汽车工业的现实,我们认为当前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中、西方文化和历史的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异。必须正视我国国情及国有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先天差异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上的弱势,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突出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模式和理念。
2.积极培育参与国际分工的融入能力以及在行业发展上的跨越能力,是中国汽车工业面对WTO的首要的关键问题。国内骨干企业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提高融入能力,实现理性合作是第一步。近几年,行业骨干企业与国外著名汽车大公司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资、合作,我们的融入能力正在加强。但无论是合作方式、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国内骨干企业应携手并肩,从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勇敢地承担起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重任,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目前良好的机会加快推行国内行业重组。另一方面,在入世初期,国家和政府应从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对重点企业给予更大的扶持,迅速提升国有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先导,全面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融入能力,最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3.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产品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关键在于企业创新。企业创新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再造。我们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产品,好比给企业输血。如果企业缺乏创新,仅靠输血,肌体是难有活力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成长性为标准的企业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4.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着力发展核心业务。结合国有企业的现实,应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致力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业务”,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主业精干、高效。
5.企业应当注重强化对已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保护和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中国汽车知名品牌形象,整理整顿国内汽车市场环境。
6.突出企业人才的核心地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把冗员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
发布于:2024-11-1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