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从成品油上涨引发的塑料价格

博主:adminadmin 11-15 30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从成品油上涨引发的塑料价格

  一、成品油调价

  6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3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6730元和5990元。6月1日和6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实属罕见。

  1、石化逼宫?

  按照惯性思维,我们可以把成品油价格上调理解为两大石化的乘火打劫和发改委主动被劫持,但却不能解答疑问,最近有没有油荒出现,有没有油价必须上调的舆论环境,各地油品供应充足,石油集团甚至考虑降价促销,一边涨价一边优惠,说明了现有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无法反映终端需求,涨价了并不一定能够从中得益,逼宫无从谈起。

  2、涨价与拉动内需

  如果说目前资本市场的相对繁荣是为了营造好的经济预期期望,那实体的拉动内需则刻不容缓,就目前的经济结构而言,忽略出口的外在影响、地产、汽车消费仍是内需中绝对的主力,发改委这种猛烈的调价态势对汽油消费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就整个物流行业而言,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必然会摊销到终端的消费品价格上去,这些东西不是住宅,有刚性需求存在,弹性需求空间也很大,涨价可能会将这部分需求挤掉很多,说没负面影响也是不可能的。

  3、涨价与石油国家储备

  [DividePage:NextPage]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4月,中国进口原油1,480万吨,同比激增23%,今年此前的月份一直是负增长;而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1,709万吨,也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二高进口量。如果我们联想到5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的爆发性增长,“中国需求”的因素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中国此次火速上调油价可能考虑到利用之前制定的并不完全透明的成品油调整规则调高成品油的价格,而非刻意压低油价使其滞后于国际油价。可能的结果是通过价格杠杆,降低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这相当于“对冲”了中国政府加大石油储备的需求,进而打消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需求”的过度预期,延缓油价的上涨步伐,降低石油储备的成本。

  二、原油的猜想

  通常情况下,石油危机和供应危机有关,供应危机的前奏是价格飞涨,供不应求。当前在金融危机的前提再爆发石油危机的可能性有没有?没有,价格不会涨到天上去,年内涨到90、100美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到80美元几乎是这轮涨势的极限(个人观点)。大国的储油机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美国石油库存是当前油价涨跌的显性信号。隐性信号有没有?今年以来,中国加紧石油储备,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日本同样是紧跟其后,就连摩根大通这样的跨国公司也开始买油轮囤油,可以说利用低成本扩充石油储备已经成为大国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之下,油价想回到35美元无疑是痴人说梦,除非美国经济再来一波更加猛烈的探底。

  基于适度通胀的预期,出于收储的需要,出于美元测试新方向的需要,七月原油比较可能在66-75美元之间,难以大跌和突破。

  三、关于经济预期

  从六月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看,国内发电量和用电量有望转正,PPI环比降幅减少,CPI数据有望转正,铁矿石、铜、铝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回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流动性宽裕状况将在三季度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到期释放资金量将首破2万亿关口,达到2.58万亿元,其中,仅7月份的到期释放资金量就接近一万亿元。可以说,七月份的经济预期依然是向好的。

  四、塑料市场

  成品油调价对石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大于正面影响,油荒氛围不会出现,石化不会放弃塑料市场的利益,但目前贸易商经过市场洗礼还是很理智的,原油从50涨到70美元尚且没有提振商家的囤货热情,7月份这种囤货热情就更加难以出现。装置上而言,上海赛科与兰州石化检修结束恢复生产,福州联合与延安炼厂新产能投产,石化七月份产能情况呈现增加态势。而且从库存数据看,4月末至今的社会库存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塑料月度进口量同比显著增加。在这种前提,石化大幅调涨无疑会引发恐慌心理出现,比较可能的是会通过整体平稳,区域调整来消磨市场耐心,华南与华东市场将变动频繁,但整体的大基调是不变的。

  当然目前塑料市场存在的乐观情绪是显而易见的,仓单市场再度回到前高附近,连塑还在万元之上,A股市场冲三成功把年初很多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接下来是保持平稳守住成果还是继续冲高成为市场博弈的起始点。个人认为七月不会出现畅快淋漓的大涨也不会有一蹴而就的大跌,仓单市场或将继续停留在4月至今的整理区间内,超出幅度不会超过5%。

The End

发布于:2024-11-1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阿赫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