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大家谈:城市治堵之北京限车方案

博主:adminadmin 今天 6 0条评论

  2010年最后几天,大家正在庆祝中国车市爬上年销量1800万辆,并满怀希望地描绘新年蓝图时,北京用“摇号限车”的方式告诉车市,各个城市的现在或将来,都有可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限车。“因堵限车”成为各地车市头上取不掉的紧箍咒。

  北京治堵方案开始执行,摇号限车。每月上牌20000辆,1月8日,首批申请人数已超过10万人。此前,北京平均每月上牌量为6~7万辆。

  从此,全国各地开始思考自己城市的拥堵现状,现在拥堵的不只是特大型城市,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小县城也开始堵车。从去年12月到现在,所有汽车经销商在一起,言必称“限车”。北京限车的方案成为中国车市的一大标志性事件。接下来,哪里将成为第三个限车的城市已成为网上流行的一道趣味竞猜题。

  北京车市辉煌成为历史

  北京为什么要大幅限制新车上牌量?因为太堵了。为什么太堵?因为车太多了。非常简单的逻辑。国内还有哪些大城市不堵?这个话题将成为今年及以后车市头上的一把利剑。

  回想多来年,北京车市的火热成为中国车市的标杆,从2008年的38万辆,2009年50万辆,再到2010年达到历史之最90万辆,特别是去年摇号政策明朗后的最后一周里,北京车市通宵卖车,以至于12月北京新车销量高达20万辆。也正是这一年,北京出现了几次大面积交通瘫痪,还是在尾号限行的情况下出现的。

  北京的4S店也是全国各大城市之最,目前约有500家,按现在的上牌水平,每月50辆的平均销售水平,最少也有100多家4S店因无法盈利而关门。北京车市从此告别辉煌的历史。从首月北京市民申请摇号的人数来看,是能发牌的5倍,一号难求成为必然。在取得上牌资格后,他们的选购目标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首先要出现的变化将是经济型小车立即失宠。北京的媒体朋友称,一些4S店的销售展厅在元旦以后已处于半停业状态了。

  接下来,北京车商们顽强求生存的办法将成为全国4S店学习的范本。

  中国车市套上紧箍咒

  2010年最后几天,大家正在庆祝中国车市爬上年销量1800万辆,并满怀希望地描绘新年蓝图时,北京用“摇号限车”的方式告诉车市,各个城市的现在或将来,都有可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限车。“因堵限车”成为各地车市头上取不掉的紧箍咒。

  为了不在限车来临之际无路可逃,各地汽车经销商们顺着厂家渠道下沉的战略向更小的城市布局。在那里,限车仿佛还很遥远。同时,已有某大型汽车集团经销商董事会上走漏消息,投资者决定在中心城市新建4S店时,不再比拼庞大豪华的4S店硬件投入,要有可进可退两手准备。他们认为,因为今年车市里,拉动内需还是主旋律,所以被限车的可能性还不大,但不能保证几年后还是这样。

  各地一些小经销商们更加急了,去二三线或四五线城市发展,但那里的市场容量并不是想像中那样能承受众多4S或3S店的进入。全国差异非常大,在山东、江浙和珠三角地区的地市级城市,4S店已经林立,难道要把销售全面开到县或镇上去?而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城市,除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外,大多已进入的单一汽车品牌代理商月销量还在50辆以下的水平,在价格战已成为常态的今天,他们的盈利能力尚需进一步考证。

  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在加快,各大城市堵车将成为常态,中国车市从此成为戴着紧箍咒的舞者。

  缓堵 北京无法立竿见影

  张宇星 《国际商报》汽车周刊执行主编

  在我看来,北京市的“缓堵”措施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身处京城的所有机构和交通参与人的共同努力,否则单凭一两个措施将无力回天。

  去年年底,北京市出台的“缓堵”措施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此,我认为应该弄清楚几个问题,也许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北京市到底是在为谁“缓堵”?

  北京之所以成为“首堵”,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作为大国之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地位所决定的。如此众多的党政军最高领导部门、公检法司机关、部委局办、协会学会商会贸促会联合会基金会理事会、特大型央企、各地各企业驻京办,以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益慈善等等机构,还有各国驻华使馆、跨国公司中国总部……再有,每年净增50万的人口数量、净增50万辆的机动车……这是国内外哪一个城市都不能比拟的。因此,北京市的“缓堵”,实在不是简简单单地为京畿之地的2000万市民“缓堵”,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为全国人民“缓堵”。

  有人一再追问北京市到底有多少公车,北京市有关方面称4.9万辆,而央视报道有70万辆。其实,这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北京市所辖机构公务车的数量,而后者也许是在京所有机关机构的公务车数量。公允一点说,北京市自身的4.9万辆或许还是靠谱的,而在北京市的地面上到底有多少公车,牵涉到如此众多的上级或平级部门、军警机构,恐怕北京市政府方面根本就无从知晓,更无权“公开数量”。

  北京市的“缓堵”措施力度几何?

  北京市“缓堵”措施最直接的一个数字是24万辆的新车上牌量。然而,汽车市场和道路交通的改善,真的会如此简单吗?

  首先,原先预计北京市在2011年一季度可能达到的500万辆保有量,由于“缓堵”新政的出台,或已提前达到。绝对量所冲到目前的高位,令北京市每日的堵车已成常态,即便是采取了每周一天(工作日)的尾号限行措施。

  其次,北京的道路交通拥堵,已经从每日早晚高峰时段,几乎拓展到整个白天的全面拥堵。工作时间的道路拥堵,绝大多数与上下班时间才出现的私家车干系不大。因此,大部分在京机构的公务用车改革就成了当务之急。

  第三,北京市“缓堵”措施中有一条,“十二五”期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那么,同样处在严重拥堵的路段上,其他机关机构的态度和行动也将影响“缓堵”效果,他们能不能学习或效法北京市的做法呢?

  因此,在我看来,北京市的“缓堵”措施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身处京城的所有机构和交通参与人的共同努力,否则单凭一两个措施将无力回天。

  限牌 限不住中国车市

  卫金桥 《汽车公社》杂志主编

  首都北京的限牌,势必将会在国内大城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估计,广州、杭州将会紧随其后,推出类似的治堵措施,深圳、武汉、重庆和南京将是第三梯队的候选。

  2010年车市最火爆的词是“堵”,上到北京堵城,下到温州一个地级市小镇“堵镇”。

  2010年,车市最热闹的词是什么?限牌!

  2010年12月23日,北京的限牌令终于掉下靴子,北京城全城抢车潮流从清晨忙碌到12月24日深夜。

  据说,就12月23日一天,北京城新增机动车3万辆,一哥们说,在23号晚上10点钟一家一汽大众的展厅里,排队缴费的购车者达到12人之多,“买车排队交费,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玄乎的事情了。”刚刚工作两年多的他说。

  每当分析堵车根源时,激增的机动车当然是罪魁祸首,但是,拥有一辆汽车,无论对业已成家的家庭还是刚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为值得珍视的事情,所以,北京的这次限牌,和上海实施多年的拍牌不同,将有着无比深远的意义。

  首都北京的限牌,势必将会在国内大城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估计,广州、杭州将会紧随其后,推出类似的治堵措施,深圳、武汉、重庆和南京将是第三梯队的候选。

  治堵会让中国车市走向何方?简单判断治堵让2011年车市走向下坡路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果没有限牌,北京车市12月份绝不会达到史无前例的20万辆。治堵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消费提前,但实际这个提前数量无法判断。

  所以,如果杭州和广州等地将在某个时刻发布类似的限牌信息,可以预见,这些城市的新车销量会发生不亚于北京这样的井喷,这样的现象肯定会在随后的第三梯队发生。此外,限牌的信号等于向汽车公司发布准确的政策指导:未来汽车的主战场,将转移到三线甚至四线区域和市场,这将迫使汽车品牌在这些有待耕耘的地区进一步发挥力量。

  而且,中国车市刚性需求极大,公安部交管局2010年10月9日通报说,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2000多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0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44亿人,每年新增驾驶人2200多万人。这说明啥:2200万人的新驾驶员,就是未来潜在的新增客户!

  我本人则对2011年车市保持相对乐观,车市的增幅在15%~20%之间。

The End

发布于:2024-12-2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阿赫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